发酵食物立功!科学家发现维持心血管健康成分,来源于豆子和稻米
自然界给予人类越来越多的生命启发。
屠呦呦团队从黄花蒿茎叶中成功提取青蒿素,帮助许多贫苦、落后地区的人们摆脱了疟疾的困扰。时至今日,我国早已实现了“无疟之国”,并在2021年获得了世卫组织的消除疟疾认证。然而,在我们已经可以利用先进技术应对传染源、改善外部环境时,却有新的内在问题摆在了前面。
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》显示,目前我国罹患心脑血管问题的人数高达3.3亿,并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。报告认为,不健康饮食、运动不足、抽烟等生活方式是心血管问题的重要诱因。
自然界又一次给予了我们慷慨的馈赠。
科学家在自然发酵食物纳豆中找到了帮助维护心血管健康的物质:纳豆激酶,该物质被证实可以辅助降低心血管风险标志物,从而帮助更好维持心血管健康 [1]。
1、“纳豆博士”的“下午2点半实验”
1980年的一天,在美芝加哥从事心血管研究工作的日本心血管专家须见洋行博士,吃早餐时看着从家乡带来的纳豆若有所思:在家乡那边,中老年中心血管问题的比例远远低于芝加哥,会不会和纳豆这种黏糊糊的传统食物有关?
想到这里,须见洋行博士放下早餐,兴奋地冲到实验室,将从纳豆中提取的物质加到人工血栓中。这时,他看了下时间,已是下午2点半。原本计划第二天去记录实验结果。等到下午下班时,须见洋行博士扫了一眼培养皿。他惊讶地发现,仅仅3小时的时间,血栓居然溶解了整整2厘米,相当于过去他采用的尿激酶速度的19倍之多!
进一步研究下,须见洋行博士成功从纳豆中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,并将其命名为纳豆激酶,相关研究发布在业内杂志上[1],颇受关注。
这场偶然的实验也成为了心血管健康研究历史上有名的“下午两点半实验”,而须见洋行博士本人甚至被称为“纳豆博士”。
2、 纳豆激酶,呵护心脑血管
此后,越来越多关于纳豆与心血管健康的研究发布。
科学家甚至进行了一项长达16年的大型队列研究[2],该研究纳入了13355名男性和15724名女性志愿者。结果显示: 高纳豆摄入量与心血管健康的高相关性。
但对于很多人来讲,纳豆的味道有些怪,甚至难以下咽。既然主要发挥作用的是纳豆激酶,那有没有可能直接补充纳豆激酶,达到类似的作用?
科学家进行了长达10年的实验。其中2006年发表在《药学杂志》[3]的文章系统证实了纳豆激酶对于血栓的潜在预防能力。血栓的主要成分是纤维蛋白,另外也有一些低密度脂蛋白等,纳豆激酶在各类实验中均显示了良好的纤维蛋白溶解能力,这便是纳豆激酶帮助维持血管通畅的原理。
网友评论
最毒婦人心
回复TA们,无处不在我没你油菜花,哈哈